山东演艺集团-yd77699云顶国际

中国“和”文化的理论内涵与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2-09-05 作者:储峰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转载自学习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准确理解、系统阐释中国“和”文化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有助于深入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特质和当代价值。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历来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与天地参”“不违农时”“以人为本”“众生平等”等自然生态观。正所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儒、释、道三家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终极理念上是基本一致的,都致力于阐发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与价值理念。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深刻体现了中国古人朴素、整体的哲学观,即把天地万物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把人与自然看作是浑然一体。这种朴素、整体的哲学观为后世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提供了睿智的认识论原则与方法论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整体哲学观,借鉴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的思想精髓,立足于当前中国乃至世界面临的生态危机,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力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等理念,均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协和万邦的国际观


协和万邦的国际观是中华“和”文化传统在处理民族与国家之间关系时的重要体现。具体来说,就是追求民族与国家间珍爱和平、和平发展、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协和万邦的国际观是中华文化一贯的传统。中国古代政治家和思想家在“天下”情怀的指引下,在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中始终秉持着“协和万邦”的和平发展原则。


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对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如何抵御风险,抓住重要历史机遇,从容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世界各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正确选择,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下,中国与沿线国家一道,本着互利互惠、平等协商、共同发展的理念,坚持正确的义利观,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不但实现了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而且为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始终贯穿于我国外交实践中,对我国外交工作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当今国际形势复杂严峻,部分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逆流横行,协和万邦的国际观要继续彰显其巨大的生命力,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和而不同的社会观


“和而不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经典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社会观是人们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总体看法和观点。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明确提出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宋代朱熹认为,“和而不同,执两用中”,意思是要看到事物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在矛盾的对立中寻求统一,在矛盾的统一体中,虽然矛盾双方的观点、意见有所不同,但是矛盾双方依然能够和谐相处。儒家和而不同的社会观,还集中表现在对待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等层面上,即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进行平等交流与有机融合。


和而不同的社会观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和伦理智慧。“和”即“和合”,《国语·郑语》中曰:“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所谓“和合五教”,就是调和“义、慈、友、恭、孝”五种礼仪教化,使“父、母、兄、弟、子”之间的关系和谐而成为统一体,这是达到“保于百姓”这一目的的具体手段。“和”与“合”从动与静、过程与结果等不同角度,揭示了天地万物存在的本质和机理。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对于新时代培育和践行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应以“和而不同”的态度对待不同国家、民族、地域的文化,充分吸收他们的文化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以“和而不同”的态度对待我国国内不同民族、地域以及社区的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张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做到“温、良、恭、俭、让”,在处理矛盾、面对问题时,以和善为行为准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要求人们积德行善,自觉追求“仁”“义”,使自身拥有“君子”“圣人”的优秀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传承发展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就是要以“和善”化人、以“和善”育人。具体到个人来说,就是要胸怀善心,乐于奉献,以感恩生活、积极乐观、待人宽厚的心态收获生活的幸福快乐;与人为善,以善良的心地、愿望、行为去帮助和团结他人,从而明善道、行善为;善言善语,好的语言能够调节和激发人们好的行为,达到向善的目的;好施善举,救济、援助、捐赠等手段是实现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互助的社会行为,将极大地推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不仅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正确的道德准则。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有助于建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全社会、全民族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夯实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分割线
yd77699云顶国际 copyright 2021 云顶国际集团游戏app的版权所有 © 山东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鲁icp备0505145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