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演艺集团-yd77699云顶国际

百年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2022-08-02 作者:万光侠 | 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学习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坚守初心使命,始终发挥文化建设的感召和引领作用,为救国、富国、强国注入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蕴含着丰厚而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党的百年文化建设历程是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推动文化理论发展与拓深文化建设实践的百年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


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与时俱进地提出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引领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确立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的基础性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前进方向、勾画方略宏图、明确方针路径。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意识形态工作作出全局性、战略性指导和部署,要求“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与科学指导下,党的百年文化建设成就斐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百年文化建设围绕“为什么人”的根本问题,以高度的价值自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方略;以高度的实践自觉,始终践行为了人民、服务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文化建设旨归。


毛泽东同志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时代主旋律,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以生活化的底蕴、大众化的语言、时代化的气息,在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等各方面,创作出一批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优秀文艺作品。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了从落后与短缺,到逐步建设与发展,再到全面繁荣与完善的巨变。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不断增加,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不断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及科普能力不断优化,更好地满足了人民更多层次、更为多样、更高标准的精神文化需求。


百年文化建设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实践历程,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精神文化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始终将“为了人民”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旨归,以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程度、文化需求满足程度、精神力量增强程度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评判尺度。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依靠人民”,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源头活水”的基层实践中,引导人民群众迸发质朴而不竭的文化原创力;在“日用常行”的生活点滴中,引领人民群众汇聚“日日新、又日新”的文化创新力,指引人民群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文化建设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不断提升文化权益保障的普惠化、城乡一体建设的均衡化、供需结构关系的协调化与文化传媒建设的数字化水平,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服务时代需要和社会发展


在百年文化建设历程中,党始终立于时代潮头,肩负起领导文化建设、引领文化发展的历史大任。在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服务于时代要求,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领导左翼文化运动,鼓舞革命文艺创作,铸炼革命文化队伍,为领导工农群众运动培植文化之基。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为适应、推进政治变革与经济建设,探索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革故鼎新的建设魄力发展社会主义教科文卫事业,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与建设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思想政治条件,奠定了笃实的精神文明基础。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始终将文化建设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要义,充分发挥了文化建设推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五大首次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共同确立为“三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七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推动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文化建设置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考量之中。


百年文化建设自觉遵循“继往开来”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顺应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时代诉求,擘画格局宏大而意境高远的时代蓝图。百年文化建设在“继往”的历史逻辑中,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奋斗目标,一以贯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发展。百年文化建设在“开来”的现实逻辑中,以前瞻性的战略考量,协同推进文明素养要求时代化、理论研究学习系统化、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精神文明创建具体化、公民道德建设生活化,深化完善文化体制建设,激励新型文化业态发展,统筹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统一


百年文化建设是薪火相传的探索传承与创新升华。党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激发了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基础。其基本途径,首先就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加大实践力度,不断探索转化创新方式,积极拓宽转化创新路径。


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洪流中,始终以“因时而进”的时代自觉,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追求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以“因势而新”的现实观照,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精髓底蕴,实现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协调适应,永葆革命文化本色不变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气质,持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本质与精神内核,又注入充满活力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


党领导下的百年文化建设历程,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辩证协调处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关系,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努力吸收借鉴外国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文化建设必然彰显厚重的民族气质、鲜明的精神标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既是以平等、多样、包容、开放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汲取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也是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担当,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百年历程的沧桑与辉煌昭示,文化建设只有始终坚守“不忘本来”,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秉持客观、科学、礼敬态度,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厚重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才能实现民族文化本源传承与时代创新发展相协调。百年文化建设历来坚持“吸收外来”,以放眼寰球的宏大格局,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以“为我所用”的气度定力,甄别、选择、学习世界文明中积极、合理与适用的因素。面向未来,文化建设要坚定发展性原则,自觉顺应规律趋向,科学把握世界演变大势,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坚定战略定力,以高度自信的文化强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昂首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分割线
yd77699云顶国际 copyright 2021 云顶国际集团游戏app的版权所有 © 山东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鲁icp备0505145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