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
发布时间:2022-11-25 作者:邢梦潺 作者系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教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伦理学专业博士
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自强不息精神的重要价值,他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不同方式强调自强不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他指出“六个必须坚持”,其中一个就是“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提出“五个必由之路”,其中一条即“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带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自强不息是中国人民拼搏奋斗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发展壮大、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久经挫折而不屈,历遭坎坷而不馁,离不开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和气节品质。本文从精神品质、民族气节、家国情怀、创新开拓等方面,论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和历史演进。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卦·大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周易》中,乾卦对应着天,天道广而无私、生养万物、运行不息,君子应当师法天道,自觉奋发向上,永不松懈,即“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最初是个人精神品质要求,古圣先贤效法天道,为人的道德修养树立标准,提倡自强不息、敏于行、喻于义的君子人格,强调人应该刚健有为、自立自强、积极进取、攻坚克难、日新其德,如“天”般秉承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致力于人格完善、价值实现与精神超越。自强不息中的“强”既是自力更生式的强,还应该是能够自己战胜自己的强,这需要人有自知之明和自我控制力。
自强不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典范,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传承千年而不衰,自古以来勉励无数仁人志士迎难而上、不屈不挠,为了理想不懈奋斗。《尚书·皋陶谟》中,皋陶为舜帝提出选取贤人的标准,强调“强而义”,要求所选官员应当强直自立、无所屈挠;先秦时期,孔子践行“自强不息”精神,一生谋道、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北宋时期,王安石谋求政治上革故鼎新,强调“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针对北宋中后期冗官、冗兵、冗费的问题,坚持除弊革新,促成了重大的变法运动;清末,康有为等人面对内外交弊,明确指出“自强”的重要性,认为上天不佑弱者,只有自强才能改变中国的衰弱局面。
随着历史的变迁,自强不息逐渐拓展与跃升为民族、社会、国家的独特品格与文化基因,影响着整个民族政治文化和精神活动的走向,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不竭尽的强大动力,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不服输的民族,这种从不屈服、永不言败的精神,正是生发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毅不拔的气节之中。面对困境和灾难,中国人民从不选择逃避,而是勇敢面对并坚定地克服一切困难、战胜所有灾难,化危为机,赢得最终胜利。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自强不息作为一种奋斗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形成刚毅不拔的品质气节,使中华民族绵延不绝、永续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成为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强烈民族印记。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先贤持续诠释自强不息精神,从伦理道德角度出发,反对消极无为,提倡自强不息、刚健有为,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孔子在论说儒家最重要的理念“仁”时,指出“刚、毅、木、讷近仁”,充分契合天道之“健”、人道之“强”;孟子主张人无论在任何处境下都应保持本心,尤其面对逆境时要“动心忍性”,自励自强;荀子主张“修道不忒”,人应该在遵循客观规律的时候能够“制天命而用之”,即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自强不息为人类造福;程颢、程颐认为天道覆育万物,体现出了生物之德,君子修德应当“终日乾乾”“自强不息”;王夫之从“命在天而志在己”的认识出发,强调坚毅赤诚的自强不息精神。
自强不息精神来自中华民族源于家国情怀的责任和担当。正是将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同频共振,将家庭情感和爱国情操融为一体,一代代华夏儿女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舍身忘我、奋勇顽强、拼搏奉献,绘写了大写的人生、成就了不凡的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新中国在政治上不承认,外交上孤立,经济和技术上封锁,妄图以此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中国当时面临重重困境。然而,封锁和困境不仅没有让中国人民沉沦下去,反而激发起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毅不拔的气节和发愤图强、奋勇向前的精神,中国人民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设道路,一次次化危为机,在走出困境的同时,更取得超乎世界想象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家国精神为自强不息注入了时代内容,显示了中华民族刚强劲健、勇猛精进的一面。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自强不息精神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扬。面对美国政府挑起的贸易摩擦和技术封锁,我们将坚定必胜信念,发扬自强不息、刚毅不拔的气节,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魄力赢得这场斗争的最终胜利。同时,自强不息并不意味着封闭自守,我们始终保持开放心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带动全世界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独立自主道路,自强不息、共同奋斗。孔子教导弟子“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意思就是君子谋道不谋食,同时君子不仅谋道自立,而且自立立人。我们党不仅依靠自强不息的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依靠自强不息的精神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力量,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